曾被媽媽勸“少講兩句”炎亞綸:那樣很自私
據(jù)臺灣媒體報道,炎亞綸 常對社會時事、國際局勢或環(huán)保生態(tài)議題表達看法,不時在社交網(wǎng)上闡述理念,更曾揭露臺灣戲劇圈的弊病,因而被冠上“炎P”頭銜,卻也引來不少正反兩極評論。當被問是否曾為自己“說真話”后悔?炎亞綸說,“不當藝人講的話也沒人聽,當然不能后悔,但我覺得不講很自私耶,有影響力的人為什么不多說兩句?”
炎亞綸當年選在戲劇成績最佳時發(fā)聲,揭露臺灣戲劇圈的血汗、弊病,想當然爾,得罪了一大票人。他說:“我也知道講出來會不能合作,失去代言、失去表演空間,但不講就永遠沒有人知道娛樂圈有問題,我們都是共犯,不能短視近利。”不惜犧牲自己的工作,為何不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?炎亞綸一聽馬上說:“這樣很自私耶,更有能力、影響力的人,為什么不多講?我們政治人物就是這樣,你要變得跟他一樣嗎?我受不了耶,什么時候了,大家都只重視小我。”
直言不諱的風格因此遭來負評,炎亞綸坦言,說這些話時,媽媽最擔心,“她擔心到不行,會叫我少講兩句。”但當媽媽這樣勸阻,炎亞綸反倒會將自己想法跟她溝通:“你沒在這環(huán)境,不知道他們?yōu)榱诉@一點薪水多累,環(huán)境不允許,時間緊迫無法學得更好,每天賣肝,想停下來進步,空個一季吃完老本了,難道這些人不值得尊重嗎?這也是我的社會責任。”媽媽周遭親友也曾對他的發(fā)言持正反兩極評論,也有人問:“又被攻擊了,可不可以就不要講?”但他無法忽視,心痛地說:“我現(xiàn)在要過舒服的生活也可以,我可以做一個普通的人,但我依然覺得要說。”
曾經(jīng)因為長得太俊俏的外表,被質(zhì)疑只是個不會演戲的花瓶,炎亞綸說:“對這說法沒有太多感覺,別人講我,我就努力,一開始確實是靠著外表在娛樂圈立足,你沒有那個心,就不要當藝人。”他曾經(jīng)厭倦自己俊美的皮囊,認為自己沒有“演員臉”,對于演戲,他覺得不只是帥、靠著偶像外表,演員就像個容器般,“演戲是裝誰的靈魂、誰的故事在身體里。”他因《終極一班》踏上演戲路,也透露想拍攝《終極》外傳,“但現(xiàn)在長大了,不想用那套寫劇本,要加入一些新的東西。”
相關(guān)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