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求詩和遠方火山小視頻21歲四川少女種地走紅

時間:2019-06-14 15:53:10閱讀:90432
以山泉漱顏,以清茗滌神,以粗衣護體,以山居清心,仿如夢中游,何似在人間。踏露出,披月歸,聞雨眠。閑品茶,暇撥弦,且望星夜,且聽風吟。嗅著山澗中彌漫著的遠古的雨的味道,聽著樹林里不時傳來的蟲鳴鳥啼,架一
第1張圖片
1/14
第1張圖片
第2張圖片
2/14
第2張圖片
第3張圖片
3/14
第3張圖片
第4張圖片
4/14
第4張圖片
第5張圖片
5/14
第5張圖片
第6張圖片
6/14
第6張圖片
第7張圖片
7/14
第7張圖片
第8張圖片
8/14
第8張圖片
第9張圖片
9/14
第9張圖片
第10張圖片
10/14
第10張圖片
第11張圖片
11/14
第11張圖片
第12張圖片
12/14
第12張圖片
第13張圖片
13/14
第13張圖片
第14張圖片
14/14
第14張圖片

以山泉漱顏,以清茗滌神,以粗衣護體,以山居清心,仿如夢中游,何似在人間。

踏露出,披月歸,聞雨眠。

閑品茶,暇撥弦,且望星夜,且聽風吟。

嗅著山澗中彌漫著的遠古的雨的味道,聽著樹林里不時傳來的蟲鳴鳥啼,架一葉小舟暢行于天地之間,以山泉漱顏,以清茗滌神,以粗衣護體,以山居清心,仿如夢中游,何似在人間。

然而你可曾知道,這般令無數人神往的仙境生活,卻是有些人的真實日常。

比如年方21歲的山中女子安小鹿。

剛畢業(yè)時,安小鹿也像許多踐行著“996”的90后一樣,選擇了和父親一起在外打工來分擔家庭重任。

直到一年多前,得知在家務農、照顧外公的母親身體有恙,不忍母親太過勞累的她才決定辭職回家?guī)兔Α?/p>

從此開啟了自己與眾不同的“深山隱居”生活。

遍觀她的“隱居”日常,簡直是把“自己動手,豐衣足食”的背后精髓詮釋到了極致。

在身為前木匠的外公指導下,安小鹿的一雙妙手幾乎無所不能:

古箏、蹴鞠、筷籠、煙斗、象棋、風箏、便當盒等等小物什的制造都只是小菜一碟;

即使是水車、屏風、躺椅、飯柜乃至投影儀等高難度大件的打造也難不倒她。

最令人嘖嘖稱奇的,是她憑借一己之力親手建造出了從流水墻景、水循環(huán)系統、到魚塘、木橋俱全的整個鄉(xiāng)村后花園……

就地取材,返璞歸真。年紀輕輕,安小鹿卻掌握了許多人一輩子都望塵莫及的生存技能。親自動手,何止豐衣足食,簡直是把日子過成了詩,繪成了畫。

面對鏡頭,容貌靚麗清秀的小鹿笑得樸實而燦爛:

“雖然每天干活很累,但是親手打造的一切真的很美。只要用微笑去面對生活,一切都會變得那么美好了。”

1997年年末的一天,四川樂山市犍為縣一戶人家門前的雪地里散布著幾排紛亂的腳印。

在外打工的安爸爸匆匆趕回看望剛剛臨盆的妻子,隨即給新生的女兒取了“小鹿”這個名字,希望她能像這種瑞獸的寓意一樣善良而幸福。

雖然地處偏遠,但安爸安媽并沒有落后的重男輕女思想。作為獨生女的小鹿在全家人的溺愛中茁壯成長,善良幸福尚未可知,倒是很快養(yǎng)成了比野鹿還調皮的性格。

還沒上學的時候,小鹿就和村里的小伙伴們一起上山爬樹摘果子、下河捉魚摸螃蟹,如同不怕虎的初生牛犢一般無所不能。

犍為縣的夏天很長,晚上8點依然沒有日落。傍晚的霞光照射下,大自然的每一寸泥土都是最好的童年樂園,常常使得他們在流連忘返中忘了時間。

“經常是到了飯點,全家出動,家公(外公)家家(外婆)、爸爸媽媽在村子里到處喊我找我回去吃飯。”

有一次,小鹿在山間玩得入了迷,聽到家人的呼喊,她故意躲在樹洞里沒有答應。家人們以為她被人販子給拐跑了,急得一路翻山越嶺,一直找到了別的村子里。

當晚回家以后,小鹿的外婆將她狠狠打了一頓。那份失而復得帶來的驚喜與后怕融匯成一股極為嚴厲的氣場,嚇得她的外公和爸媽都不敢勸。

“也幸好家家(外婆)嚴厲,不然我都不知道自己一直無法無天下去,現在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,估計自己都很討厭自己吧。”

一頓毒打,打跑了小鹿的年少輕狂,也使她從此平添了幾分溫婉可人。

從縣城里的高中畢業(yè)后,得知了母親身體有恙的她選擇了辭職回鄉(xiāng),幫助母親務農以及照顧外公。

雖然在鄉(xiāng)間幫助母親養(yǎng)豬飼鴨,在小鹿的心底卻始終裝著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。每天傍晚,忙完了一天農活的她總是會在睡覺前打開手機,刷一會自己悄悄下載的“火山小視頻”APP才能睡著:在“火山”上,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記錄著自己的生活點滴,豐富的人間百態(tài)應有盡有。

2018年5月的一天,小鹿與母親一同在外干活。趟過一條小溪時,母親看著女兒背起比自己體積還大的一捆干柴的樣子,感到既心疼又驕傲,于是拿起手機拍攝了一段她背柴的視頻。

看了視頻后,小鹿覺得很有意思,心血來潮地也想要學著網上的人們那樣記錄一下自己的生活。深吸三口氣后,她按下確認鍵,將它上傳到了火山小視頻。

令她不曾想到的是,視頻一經上傳,很快收到了幾萬點贊。評論區(qū)里,“美女勤勞又能干”、“風景太美了”的留言絡繹不絕。

“背柴妹”安小鹿如火山噴發(fā)般一夜爆紅。

鏡頭前,她毫不吝嗇地展示著自己的農村生活:

“我想讓網友看到綠水青山的美景后,能更加輕松愉悅,同時喜歡上我的家鄉(xiāng)。”

這些視頻無一不廣受好評。得到進一步肯定后,她開始更加規(guī)律地發(fā)布視頻,與網友們隔空分享自己的看家絕活:

杉木作骨,茅草為頂,粗枝圍柵,蔬糧當簾;一磚一瓦搭建起來的山間小屋,是她為自己和家人親手打造出的一方住所,起名為“鹿居”。

鹿居門前,她將原本破舊的柵欄修理得煥然一新,還在門扉上用果子的染料畫上了兩只鮮艷活潑的梅花鹿。

環(huán)繞著鹿居的一畝三分地里,她于門落造池、于清溪豢魚、于塘間架橋、于橋畔遐思……又精心設計了院落“鹿城”。

在安小鹿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下,鹿城逐漸被裝點得越發(fā)周全。

雖居遠僻,亦有煙火。要說起鹿城里最讓她花心思的重頭戲,則定非灶頭“鹿香閣”莫屬了:砌磚泥小灶,燃枯枝干柴,炊家常百飯,饗好友親朋。在小鹿的掌勺下,每當飯點到來,熱騰騰的香氣總可以從這里順風傳十里。

除了與網友們分享自己親手打造的精彩生活,空閑的時候,安小鹿也樂于查看大家的留言評論,盡可能的一一回復私信。

“火山的朋友特別真實可愛,有點贊支持的,有吟詩作賦的,還有調侃玩笑的,特別有趣,我很喜歡這種互動的氛圍。”

由于與網友們互動活躍,安小鹿在火山上的粉絲數目很快攀升到了266萬。沒過多久,她便從生活中切身感受到了“走紅”為自己帶來的現實改變:

“哎,這不是火山的小鹿嘛?”

去鎮(zhèn)上買東西的時候,耳畔時常會響起村民們驚喜而熱情的招呼聲,被人拉去合影更是成為了家常便飯。

賣東西的老板認出了她,立刻給她打折優(yōu)惠,感謝她為家鄉(xiāng)美景所做的宣傳。

對于安小鹿在火山上的視頻錄制,淳樸善良的村民們在好奇的同時也樂于搭手相助。

為了呈現出更為周全的鄉(xiāng)村風貌,安小鹿時常向懂行的叔叔伯伯請教,也總會得到他們的悉心指導;對于同齡的玩伴來說,安小鹿的視頻能夠讓在外務工的他們一解思鄉(xiāng)之苦,他們每期必看,并且點贊、評論一樣不落。

而最為活潑的便要數村里的小孩了。他們不僅樂于出鏡,而且每次被拍時都特別放得開。在他們陽光燦爛的笑容里,一股田園泥土的氣息在空氣中彌漫開來。

看著村民們用最樸實無華的方式支持著自己,安小鹿不由也想要盡己所能來為他們做一些事情,讓大家的生活都變得更好一點。

“我生活的村子在大山里,交通也不是很好,村民們一直就是很傳統的方式生活,比較累,一年忙到頭也很難賺到錢。”

在此之前,安小鹿家鄉(xiāng)的特產都是通過本地市場或者收購商采購,銷路受限,有時候會被壓價,甚至出現產品滯銷的情況,村民們賺的錢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。

隨著小視頻的影響力越來越大,安小鹿開始嘗試在記錄鄉(xiāng)村風景的基礎上,摻入宣傳芒果、臘腸、鵪鶉等家鄉(xiāng)特產,將小視頻作為展示山鎮(zhèn)好貨的平臺,幫助村民實現創(chuàng)收。

實現夢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。由于缺乏經驗,她在一次幫助農民賣貨的時候出現了數額差錯。負面評論蜂擁而至,輿論帶來的巨大的壓力使她差點崩潰,那也是她首次體會到當“網紅”的不易。

“不過轉眼擦干淚也就好了,事情還要做,不足的繼續(xù)努力,慢慢學習進步,不能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。”

為了不辜負網友和村民們的期待,她一方面堅持學習關于文化保育和三農方面的理論知識,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專業(yè)講座、做客央視節(jié)目,為了村子的宣傳不遺余力。

經過數月積累的不懈努力,時至今日,她平均每個月可以通過火山平臺為村民們增加幾千元的額外收入。

她把自己從火山上賺來的錢都用來購買了單反和航拍。在她眼中,這是“取自哪里,就用在哪里”。安小鹿深知,如果沒有網友們的支持,就沒有自己的今天。她想要用更加精美的視頻來回報粉絲。

談及未來,安小鹿并沒有太多的奢望:“未來的事情隨遇而安就好,想得太遠不如做好當下。”她思考片刻,又靦腆地笑笑:

“真要說的話,就是未來想盡我所能,跟鄉(xiāng)親們一起努力,建立我們村子的品牌,通過網絡售賣產品,讓更多人喜歡我的家鄉(xiāng),跟鄉(xiāng)親們一起致富。”

如今,安小鹿的生意越發(fā)興隆,網絡上對她視頻的贊美也越發(fā)高漲。

面對著接踵而至的溢美之詞,已經體驗過跌宕起伏的安小鹿表現出了超越同齡人的清醒與成熟:

“火山上呈現的要偏美化一點,因為想要讓看到視頻的大家在空閑時感受到一點放松。實際的生活肯定要苦一點、累一點,不管是屏幕前屏幕后都不容易。我和大家一樣,都在努力地做著自己的事情,里面酸甜苦辣都有的。”

實際上,很多人之所以喜歡安小鹿的作品,不僅僅是因為其中的山水美景激起了他們對鄉(xiāng)土情懷的眷戀,更是因為感動于她與年齡不符的能力、閱歷,以及野外生存能力。

在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浮躁年代,購物有網絡、飲食有外賣,都市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、節(jié)奏越來越高效,可我們又有多久沒有體驗過手工制作的美好,甚至親手泡一壺茶、摸一棵樹了呢?

在四川樂山的一處大山里,安小鹿以清溪浣洗,以斗笠遮陽,在山間勾描,于水畔謀生。一片院落,一方蓮池,雖是陋室,卻得凈心。

她與主流逆向而行,卻偏偏讓我們回憶起生活的本來面貌,回想起生命的意義不應在于忙著生死,而應在于對生活的熱情與渴望。

青山碧水畫間流,一葉輕舟伴人游,遠離鬧市得清閑,不問世間幾多愁。

時至芒種,暖風催人睡。一片氤氳中,安小鹿看到院子里的辣椒熟了,蹦跶過去嘗了一口,沒想到居然是甜的,她大驚失色。

鳥鳴陣陣,從夢中驚醒,她才意識到剛才不過是虛驚一場。第一時間奔至菜園,白色的骨朵迎風搖曳,原來她種下的辣椒才剛剛開花。

空氣純凈得令人神清氣爽,她情不自禁地對著滿山綠色喊了一嗓子。

伴隨著山澗里清澈的回音,黃角蘭的香氣撲面而來。

相關資訊

評論

  • 評論加載中...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