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娃當童星5萬元搞定?
廣州日報訊 投資電影,一夜成名?小心有詐!廣州的梁女士經人介紹投資拍電影,介紹人聲稱不僅可以分紅獲利,梁女士的孩子更可參與拍攝,成為“小童星”。然而,影片僅拍攝3天,始終未見上映,導演也不見了蹤影,眼見童星夢碎了,錢也無法要回,梁女士無奈之下只好將拍攝電影的導演和傳媒公司告上了法院。
5萬元投資拍電影 3天拍攝完畢
梁女士稱,微信昵稱為“苗苗子青媽”的微信好友介紹了一單投資拍電影的商機,聽對方介紹后自己當即向其轉款3000元作為定金。隨后,梁女士在“苗苗子青媽”的引導下與電影導演鐘先生見面,并當場簽訂了《電影投資合同協議書》。協議書載明了利潤分配、影片費用組成及違約責任,同時,梁女士又向鐘導演轉賬47000元作為投資款。
收取款項后,鐘導演第二天即帶領梁女士及其他投資人一同前往花都、南沙共計拍攝3天。拍攝完畢后,鐘導演告知梁女士影片需經編輯、剪裁、送審等程序方可發(fā)行上映,這一系列的程序需較長時間,請梁女士耐心等待。
未見影片上映 導演不見蹤影
然而,在約定的送審時間過去很久之后,梁女士既未見影片上映,也搜索不到任何相關消息,遂通過電話、微信等方式聯系鐘導演,但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回復。鐘導演以各種借口拖延時間,后來索性完全不理會梁女士的催促。梁女士眼見影片發(fā)行、上映遙遙無期,便聯系鐘導演要求退還投資款,鐘導演僅在微信中回復一句“我答應你們的肯定會還,可也要等我過了危險期才能實現”后便沒有了消息。聯系不上鐘導演,梁女士只得找回介紹人“苗苗子青媽”,請求其協助自己聯系鐘導演退回電影投資款,但是“苗苗子青媽”也僅在微信中語音回復了一句“您給我的3000元我已經轉給了鐘先生,后續(xù)如何不得而知”。面對這樣的回復,梁女士也是束手無策,只能向法院起訴尋求幫助。
法院判令返還投資款
微信聊天記錄成關鍵證據
經南沙法院審理查明,雙方簽署《電影投資協議書》屬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,未違反相關法律規(guī)定,合法有效。對于轉賬記錄、語音信息等證據,梁女士均當庭出示了微信轉賬記錄及語音信息予以核對。依據南沙法院出臺的《互聯網電子數據證據舉證、認證規(guī)程》,法官當庭通過微信“添加朋友”搜索鐘導演的電話號碼,顯示微信名為“傳媒公司”,頭像與梁女士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截圖一致,且梁女士也當庭播放了其與“苗苗子青媽”的語音信息。因轉賬記錄及微信語音信息等真實存在,故法庭對梁女士提供證據的真實性予以認可。因電影沒有實際發(fā)行出版,合同目的無法實現,故梁女士請求解除合同退還投資款50000元有事實和法律依據,應予以支持。最終南沙法院判令鐘導演向梁女士返還投資款5萬元,且以鐘導演為法定代表人的傳媒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。
法官提醒:
培養(yǎng)子女應選擇正規(guī)機構
梁女士在法庭上告訴法官,由于當時導演告訴她網絡大電影投資成本低,且可以在某知名平臺播出,拍電影的機會對于孩子來說也十分難得,便投了錢。
對此,法官提醒,暑期來臨,部分家長望子成龍,見到類似投資電影的機會,既有不錯的受益,又有讓孩子成為童星“一夜成名”的可能,便沖動投資。但是,投資需謹慎考慮,不能盲目沖動,培養(yǎng)子女興趣特長也應選擇正規(guī)機構。在文化繁榮的大背景下,不排除有不法之徒,以合法合同的形式作為掩護,精心布置只待你入局,因此投資致富千萬條,謹慎小心第一條。
相關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