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次執(zhí)導舞臺劇葉錦添坦言不陌生

時間:2022-01-03 17:59:33閱讀:88285
被譽為“新東方主義美學大師”的葉錦添,首度執(zhí)導的舞臺劇《傾城之戀》即將于1月6日登臺國家大劇院歌劇院。近日,該劇總導演及視覺總監(jiān)葉錦添先期亮相大劇院,從美學層面解讀了這部電影質(zhì)
  • 傾城之戀
  • 劇情 愛情
  • 周潤發(fā) 繆騫人 焦姣 鐘景輝 金燕玲

被譽為“新東方主義美學大師”的葉錦添,首度執(zhí)導的舞臺劇《傾城之戀》即將于1月6日登臺國家大劇院歌劇院。近日,該劇總導演及視覺總監(jiān)葉錦添先期亮相大劇院,從美學層面解讀了這部電影質(zhì)感的舞臺劇。

張愛玲文字里有太多“無言”

在已經(jīng)演出的場次里,葉錦添每一場都會在現(xiàn)場看,在他看來,《傾城之戀》正慢慢成長,接近著他想要達到的那個狀態(tài)。“接到這個戲時,雖然文字很熟悉,但從沒想過要把它變成我的作品。不過我自己很喜歡張愛玲,為了呈現(xiàn)范柳原(周潤發(fā) 飾)白流蘇(繆騫人 飾)之間不是一見鐘情又撲朔迷離的關(guān)系,我曾經(jīng)想過做一個只有兩個演員的版本,后來我還是加了白家的戲,其中就包括很多中國家庭的內(nèi)容。”

葉錦添的理解中,張愛玲的文字里有太多漂亮的“無言”,“她的作品很多段落是沒有寫出來的,比如范柳原和白流蘇是怎么見面的,在這種氣氛里很多東西都沒有預測。”于是在開場七分鐘,葉錦添采用了沒有對白的默劇方式,他同時要求演員不要用舞臺腔。“以往的戲劇,故事都是由對白來推動的,但我希望這次的故事不是由對白來推動,而且戲劇沖突非常淡,還有非常多的肢體語言,特別是人和人聊天不是對著觀眾、而是對著對方說的,演員講話聲音都會比較小,更顯生動自然。”

戲劇與影像制造多維世界

電影與舞臺的結(jié)合,是話劇《傾城之戀》呈現(xiàn)出的最獨特的語匯。葉錦添稱,“把不同媒介放在一起,比如電影和舞臺,這是一個新的手法。這些手法不是形式,而是集中發(fā)力在張愛玲的文字上,她的文字很漂亮,有時又很抽象,所以很難在實景中展示。于是我們制造了一個既投入又抽離的感覺,將戲劇與電影和其他藝術(shù)手段融合在了一起。”

雖然是第一次做舞臺劇導演,但對葉錦添而言卻并不陌生,“原來我做美術(shù)時,對于很多劇本中的人物如何相遇以及不同的場景切換,我都會給予非常多的意見。特別是這五到十年,我個人嘗試了非常多的東西,包括當代藝術(shù)和其他的媒介,所以我一直想嘗試的是用各種方式來講故事。而這個戲我制造了一個我自己目前很熟悉的世界,它是一個多維的世界,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傳統(tǒng)的。”

每人心中都有一個白流蘇

至于萬茜和宋洋兩位主演,葉錦添是一個一個親自見面確定的,“有個很大的難題,這些演員都不是同一種訓練體系出來的,而且很多影視的好演員都對舞臺有擔心,遴選了好久之后,我還是想到了萬茜。我一直在想,范柳原到底喜歡白流蘇什么?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白流蘇,她身上有中國女性非常典型的特質(zhì),從這個角度來說,萬茜的條件很好,有舞臺經(jīng)驗的同時也有電影經(jīng)驗。而宋洋也不是那種技術(shù)流的演員,因此排這個戲掉了一層皮。”

有人說,《傾城之戀》大概是張愛玲所有故事里唯一一對終成眷屬的有情人了。而劇中戲劇與影像兩種異同的藝術(shù)表達,以“賦格”的形式平行交錯,虛實相生,以神駕形,層層疊疊的節(jié)奏感制造出一個夢幻般的想象世界,營造出各種色彩奇特的戲劇張力,為觀眾建構(gòu)出一則關(guān)于婚姻、愛情與自我的傳奇故事。

文/本報記者 郭佳 統(tǒng)籌/滿羿

攝影/本報記者 王曉溪

相關(guān)資訊

評論

  • 評論加載中...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