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屆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
第二屆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
第三屆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
劉文正自小就喜愛唱歌,1961年,他參加了歌唱比賽。1963年,參加兒童電視劇的演出,這也是他第一次上電視。1968年,在臺北徐匯高中讀高一的劉文正與好友合組“正午合唱團”,并且經常在校內、校外演出。1969年,參加臺視歌唱比賽,憑借《尋夢園》、《PlaceinThesun》獲得第5名。1972年,劉文正在服兵役期間結識了音樂人劉家昌。
1975年5月,發(fā)行首張專輯《諾言》,專輯同名主打歌讓他在歌壇受到關注;之后簽約歌林唱片公司;8月,發(fā)行在歌林唱片的首張專輯《門里門外》;11月,發(fā)行專輯《永遠》,專輯收錄了包括情歌《若是你在我身邊》、《重逢》在內的11首歌曲;同年主演第一部電影《門里門外》,并且赴香港為電影做宣傳。
1976年,與鳳飛飛、張艾嘉共同主演愛情電影《溫暖在秋天》
,飾演從海外留學歸來的富家子弟劉大同;3月,發(fā)行專輯《綠樹花開情也來》,專輯收錄了《云深情也深》、《純潔的愛》等曲風清新的歌曲;6月,發(fā)行專輯《她像個孩子》,專輯收錄了《奈何》、《愛情不再》等抒情歌曲;之后主演文藝片《星期六的約會》;同年制作專輯《巨星之夜》。
1977年,從臺視轉入華視,并主持節(jié)目《劉文正時間》,在節(jié)目錄影前,劉文正給導演提供了意見,錄影時他更客串現(xiàn)場指導;之后主演喜劇片《超級戀愛》,與林鳳嬌共同演繹了一段美女追俊男的愛情故事;同年,與張艾嘉、甄妮、甄秀珍共同主演愛情電影《跳躍的愛情》,并演唱電影主題曲《何處不飛花》;3月,發(fā)行專輯《小雨打在我身上》,專輯同名主打歌成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。
1978年1月,發(fā)行專輯《閃亮的日子》,專輯收錄了包括情歌《一個我喜歡的女孩》、《愛的小船》在內的12首歌曲,其中主打歌《閃亮的日子》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;3月,發(fā)行專
輯《沉思》;之后與張艾嘉共同主演愛情電影《閃亮的日子》,羅大佑在劉文正的推薦下為該片創(chuàng)作了4首歌曲,這些歌曲也都由劉文正演唱;同年結束與歌林唱片公司的合約,轉入東尼唱片公司。
1979年,發(fā)行在東尼唱片公司的第一張專輯《讓我告訴你》;之后與陳秋霞、陳莎莉、尹寶蓮聯(lián)袂主演愛情電影《你不要走》;4月發(fā)行專輯《曠野中的人》;7月,發(fā)行曲風浪漫的專輯《風》;同年發(fā)行的《蘭花草》是一張糅合了商業(yè)和藝術兩種元素的專輯,主打歌《蘭花草》是一首曲風輕快的臺灣校園歌曲,這首歌曲不僅在華語地區(qū)流行,還獲得了香港電臺中文歌曲龍虎榜的冠軍。
1980年,獲得臺灣第一屆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;1月,發(fā)行以校園歌曲為主的民謠專輯《阿美阿美》,整張專輯沒有一首節(jié)奏過快的勁曲,每首曲目均采取了以清麗明快、活潑健康為線路的校園曲風,其中的代表作《鄉(xiāng)間的小路》、《外婆的澎湖灣》在中國內地受到廣泛關注;7月,發(fā)行專輯《秋蟬》,這張專輯總共收錄了12首歌曲,專輯主打歌《秋蟬》是一首曲風簡單、清新的歌曲。
1981年,發(fā)行在東尼唱片公司的最后一張專輯《三月里的小雨》,
專輯收錄了包括重金屬搖滾曲風的《飛鷹》、慢板抒情歌曲《憶》在內的12首歌曲,專輯的主打歌《三月里的小雨》亦在華語地區(qū)流行,這張專輯在發(fā)行后受到廣泛關注,成為他歌唱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;同年與呂秀菱、秦漢、劉藍溪共同主演愛情電影《云且留住》,并演唱電影同名主題曲。
1982年,結束與東尼唱片公司的合約,之后簽約寶麗金唱片公司,并發(fā)行在寶麗金的第一張專輯《一段情》;1月,主演愛情片《燃燒吧火鳥》,片中他與呂L菱飾演一對情侶;之后與胡冠珍、方正、潘迎紫共同主演喜劇電影《冬天里的一把火》;同年,獲得第二屆臺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。
1983年,發(fā)行專輯《太陽一樣》,專輯收錄了包括抒情浪漫歌曲《星之永恒》、動感快歌《熱線你和我》在內的12首歌曲;同年發(fā)行專輯《飛行船》,專輯中的歌曲《耶利亞女郎》成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;年底,獲得第三屆臺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。1984年,發(fā)行專輯《男孩氣的女孩》;同年結束與寶麗金公司的合約,從此淡出歌壇。1986年12月,開始從事幕后工作,并成立飛鷹公司。1991年8月,結束幕后事業(yè),在關閉飛鷹公司后移居美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