閃光青年點亮《山河錦繡》新一代譜寫脫貧攻堅“青春之歌”
閃光青年點亮《山河錦繡》新一代譜寫脫貧攻堅“青春之歌”
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、史詩般呈現脫貧攻堅偉大歷程的原創(chuàng)自制電視劇《山河錦繡》正在央視一套熱播。隨著脫貧攻堅事業(yè)進入精準扶貧階段,以
作為一部全景式、立體化展現脫貧攻堅歷程的史詩大劇,《山河錦繡》聚焦柳家坪兩代人奮斗故事,以一個村、三兄弟、三十多年的脫貧奮斗為主線,串起由困頓到脫貧的山鄉(xiāng)巨變,用社會各階層的人物成長和生活變遷,全景呈現脫貧攻堅的偉大歷程。其中,作為新一代青年,扶貧工作隊的高楓、韓娜娜、李志剛,駐村第一書記趙雅奇,以及“柳家坪高材生”柳小江,“木耳青年”柳明、有慶延續(xù)上一代向貧困宣戰(zhàn)的奮斗精神,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(zhàn)場,以緊跟時代的新思維、新舉措為柳家坪的脫貧致富做出了突出貢獻。
《山河錦繡》中,吃百家飯長大的高楓接過英雄父親的接力棒,也希望改變柳家坪的貧困狀況。心系家鄉(xiāng)百姓疾苦的他退伍后在市商務局工作,后接受組織安排,回到他最熟悉的柳家坪,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。從大山走出又回到大山,高楓放棄了城里優(yōu)越生活,想要回報家鄉(xiāng),幫助村民脫貧。城里長大的韓娜娜和李志剛也響應國家號召,積極加入扶貧工作隊,扎根基層、深入艱苦的貧困村開展扶貧,將青春獻給了第二故鄉(xiāng)——柳家坪。
為了給精準扶貧提供最真實的貧困戶數據,扶貧工作隊三人用腳步丈量大地,挨家挨戶摸排,建檔立卡,每天起早貪黑,忙到吃飯都顧不上,尤為辛苦。而在摸排過程中,盡管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挫折,但三人依然不忘初心使命,一路攻堅克難。在精準扶貧政策下,他們“因地制宜,因人施策”,積極想辦法,尋找致富出路。除了給貧困戶發(fā)放家禽家畜,三人還負責到底,持續(xù)跟進養(yǎng)殖情況。高楓幫助
俗話說:“給錢給物,不如給個好支部”。和楓楓娃一樣,在柳家坪長大的趙雅奇走出了大山,當得知組織上要選派年輕干部下鄉(xiāng)當第一書記的消息,她就積極參加第一書記培訓班,主動申請駐扎柳家坪。盡管她放棄市委工作,選擇下鄉(xiāng)扶貧,遭到母親
如果說高楓、趙雅奇、韓娜娜、李志剛是奮戰(zhàn)在脫貧一線的青年扶貧干部代表,“貧二代”柳小江、柳明、有慶變身“創(chuàng)一代”,則是不等不靠,用自己努力改變命運,帶動村民致富的典范。劇中,出身貧寒的柳小江深受貧困之苦,不得不遠走他鄉(xiāng)闖蕩數年,用智慧和勇氣打拼出一片天地。自己致富后,他不忘家鄉(xiāng),為學校捐贈電腦、書籍等物資,解決村民務工就業(yè)問題,還追求進步,積極參選村主任,希望領著全村人共同致富。年輕的柳明、有慶更是志向高遠,在村民還在種地脫貧,依賴水泥廠致富時,他們就另辟蹊徑,探索研究木耳種植,在失敗中不斷前行,一點點將柳家坪木耳產業(yè)做大做強。他們說:“種木耳的目的,不僅是為了掙錢,更為了帶領全村人一起過上好日子,也能實現我們的自我價值。”面對貧困,他們不等不靠,自己主動求變謀出路,要求去掉自己家貧困戶的名額。這樣的有為青年不僅靠自己的智慧和實干摘掉了貧困帽,還入了黨,帶領更多的村民加入木耳產業(yè),助力柳家坪真正、徹底地實現了脫貧致富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寄語青年:“青年強,則國家強。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,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,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。”總臺出品的電視劇《山河錦繡》在全景展現脫貧攻堅偉大歷程上,尤其凸顯了青年一代在脫貧攻堅事業(yè)的新思維、新作為和新貢獻,展現了新一代施展才干,腳踏實地的奮斗精神和“將青春寫上祖國大地上”的家國情懷。綻放青春光彩,凝聚榜樣力量,《山河錦繡》無疑將激勵當下青年在廣闊舞臺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,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,讓美好青春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。
相關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